每次規劃露營行程,最讓我頭疼的就是餐點準備。露營不像在家裡,有現成的廚房設備和齊全的食材;在戶外,一切都得精打細算。
首先,必須考量到食材的保鮮問題,特別是夏天,稍不注意就可能導致食材變質。
而空間有限,我得想辦法把所有食材和調味料壓縮到幾個保冷袋裡,還要確保東西不會在路途中洩漏。再來是菜色的選擇,既要簡單易煮,又要符合大家的口味,才能在戶外快速完成一道美味的料理。
在有限的水源下清洗食材和餐具,也讓我得更加注意用水的節省。
以前光是備料,大概超市就買扛一堆東西回來,真的非常辛苦,這次的露營人數比之前多,大概3個家庭的人次,雖然食材可以分散給大家準備,但是事前處理(切菜,清洗)真的很繁瑣
所以這次大家決定直接用現成的料理包來處理,第一選擇就是火鍋啦;畢竟火鍋只要把東西放進去煮一煮就好,非常簡單,不用過腦,但是湯頭這件事就真的很看功力,所以就上網做了一些功課,發現可以滿足10人以上的鍋物,踏輕似乎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在很多平臺上面看到這個品牌的踏輕鍋物料理,讓我非常好奇,他有四道別出心裁的鴨式火鍋,有胡椒鴨、麻辣鴨、薑母鴨、洋蔥鴨,這幾道料理是外面鍋物店比較看不到的料理,除了冬天必備的薑母鴨外,其他都是很具特色的鍋物料理。
我特地上網做了一些功課,想看看其他人對這個品牌的試吃評比。瀏覽了不少部落客和食評家的文章後,我發現大家對踏輕的評價相當一致。
許多人都提到他們的湯底特別,冬天吃真的非常適合,而且不會過於油膩,這讓人即使吃完一整鍋,也不會感到負擔。而且,食材的新鮮度是大家稱讚的重點,尤其是鴨肉和自己買的蔬菜搭配,讓鍋物吃起來更有層次。也有人提到踏輕的湯頭有種自然的甘甜,這來自於食材本身的原味,而非依賴過多的調味料。這些評比讓我下定決心,就是他啦,這次兩天一夜的露營料理就是踏輕啦!
這次我選擇的就是胡椒鴨跟洋蔥鴨,感覺是最符合大家口味,所以只要再準備一些蔬菜,就可以快速搞定啦。
這次露營的地點選擇在南投埔里足跡民宿,外面有一個很大的露營廣場,整個環境都非常好,而且重點是沒有討厭的小黑蚊,就非常大推,而且帳篷用品,都已經架好,老闆服務真的很好
南投埔里足跡民宿相關聯繫方式
地址: 545南投縣埔里鎮福長路12巷75號
預約住宿電話: 0921 313 067
在露營的當天,我負責準備餐具,朋友則在一旁幫忙處理份量極大的洋蔥鴨,說真的,料理一定要看使用說明,一定要先解凍,不然我看屠龍刀也劈不開這個厚實的鴨肉。
看看這個分量,我已經用了10人份的鍋子了,還是滿出來了,都比小朋友臉還要大,這邊我們少做一件事,解凍後應該要先將整隻鴨都拆解好再煮,整隻鴨下去煮太不明智瞭,光是等水滾,大家可能就要餓肚子了。
所以加熱到一半後,感覺鴨肉沒那麼硬,就放到砧板二次處理,不然烹煮太費時了
洋蔥鴨的份量真的沒話說,應該是鍋物中的巨無霸了,果然就如官網說的,整隻鴨下去調理,真心不騙。
大家坐在一旁圍成一圈,看著鍋裡的湯頭逐漸變得濃郁。一位朋友忍不住偷喝了一口湯,立刻露出滿足的笑容,直呼「這味道絕對是今天的露營之王!」
露營的樂趣不只是享受美景,更是在這樣的互動中增添了無限的回憶。當香噴噴的洋蔥鴨上桌時,所有人都迫不及待地舀了一碗,熱呼呼的湯頭暖入心脾,這一刻,我想,露營的幸福就是這麼簡單。
來做一個踏輕洋蔥鴨的簡單評比吧
露營中餐-踏輕洋蔥鴨調理包
**外觀**
洋蔥鴨的調理包打開後,搭配一整隻的鴨肉,湯底有一股濃郁的洋蔥甜香。湯的顏色偏金黃,洋蔥的味道小朋友也可以接受。
**鴨肉份量**
鴨肉份量豐富且厚實,每一片鴨肉都充分吸收了洋蔥的自然甜味,肉質細緻多汁,輕輕一咬,豐富的肉汁和,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更特別的是,踏輕將鴨肉處理得剛好,不僅軟嫩且不失彈性,,湯汁浸潤其中,整個口感層次瞬間升級。
**湯頭口感**
湯頭非常柔和,洋蔥的甜味自然地融入湯底,帶來一種舒適的甘甜感,溫潤而不膩口,讓人不知不覺就喝了好幾碗。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推薦搭配蓮藕、甜玉米和菠菜,這些食材的甜味與洋蔥湯底搭配起來是絕配。飲料方面,建議搭配檸檬水,既能解膩又能增添一絲清爽感。
第二天的中餐一樣是搬出踏輕另一個推薦鍋物-胡椒鴨,有了昨天的經驗,這次退冰後,有先稍微分解整隻鴨下去煮,畢竟人總是要有學習能力的啦XD
說實話,這鍋胡椒鴨的胡椒味真的相當濃郁,煮的時候香氣一飄散出去,連隔壁帳篷的朋友都紛紛探頭過來,好奇我們到底煮了什麼料理。當湯鍋滾開時,陣陣辛香帶著暖意撲鼻而來,朋友們調侃說,這鍋胡椒鴨恐怕成了整個營地的「香氣宣傳大使」。
當我們終於盛上一碗熱騰騰的胡椒鴨湯,那辛辣卻不嗆口的胡椒味迅速在舌尖散開,每一口都是享受,這樣的香氣和滋味,應該要再把這道胡椒鴨列入菜單,甚至可能吸引更多朋友一起來享用。
露營中餐-踏輕胡椒鴨調理包
**外觀**
胡椒鴨調理包打開後,整隻鴨的份量就是巨大,真的很適合露營大家圍爐一起吃,一餐就可以馬上腳絕。湯底的顏色清澈,帶著淡淡的琥珀色,透著一股溫潤的胡椒香。
**鴨肉份量**
鴨肉的份量相當大方,肉質鮮嫩,煮得剛剛好,不會過老,胡椒的香味與鴨肉的自然甘甜完美融合。
**湯頭口感**
湯頭清爽而不過於厚重,胡椒的辛辣恰到好處,溫暖而不嗆,但是辣度的感覺因人而異,可能有的人會覺得稍辣,整體口感很適合冬天圍爐。
**建議搭配的蔬菜與飲料**
建議搭配高麗菜和金針菇,這類蔬菜的清甜能中和胡椒的辛香。飲料的部分,推薦搭配一杯清香的烏龍茶,讓整體風味更加清新。
踏輕鍋物線上購物網站:
https://donzdonz.com/COMPLEX/PEPPERDUCK
這次的露營旅程,讓我深刻感受到大自然與美食結合的那份純粹與滿足。洋蔥鴨和胡椒鴨這兩道鍋物,絕對是這趟露營的亮點。洋蔥鴨帶來的自然甜味,讓每一口鴨肉都充滿溫潤的滋味,溫和卻令人難忘;而胡椒鴨的濃郁辛香則為整個營地增添了熱鬧的氣氛,那種隨風飄散的香氣,路過的營友應該都非常羨慕我們。
這次和朋友們一起到南投露營,一邊享受暖呼呼的火鍋,一邊聊著天,笑聲和濃濃的湯香交織在一起,讓我明白露營的樂趣不僅僅在於美景,更在於與好友分享美味、共度美好時光的那種喜悅。這次露營,絕對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回憶,而這兩道鍋物,真的超值得,份量大,多人一起享用真的超劃算,省去備料的時間,也多了一些時間可以到處看看風景。期待下次露營,帶上更多美食,繼續這段美好的冒險。
踏輕胡椒鴨露營鍋物首選露營一直是我心目中最美好的放鬆時刻,但要讓整趟旅程更愉快,能品嚐到美味的料理絕對是關鍵。想像一下,在微涼的山林夜晚,和親朋好友圍坐在帳篷旁,微風輕拂下,熱氣騰騰的鍋物飄散出誘人的香氣,這就是露營的真正樂趣。而**踏輕鍋物**正是讓這一刻變得完美的秘密武器!
為什麼說踏輕鍋物是露營的最佳選擇?首先,踏輕的調理包不僅方便攜帶,操作也超簡單,只需要熱水煮沸,就能迅速變成一鍋香氣四溢的美味火鍋。對於不想在營地花太多時間備料、卻又想享受豐盛餐點的你,踏輕鍋物無疑是最聰明的選擇。胡椒鴨的辛香溫暖,洋蔥鴨的甘甜入味,再加上麻辣鴨的濃烈刺激,無論你是偏愛清爽湯底還是重口味,都能在踏輕鍋物中找到心頭好。踏輕胡椒鴨適合露營食譜
除此之外,踏輕鍋物選用的都是新鮮食材,湯頭濃郁卻不油膩,讓你在戶外用餐也能吃得健康又滿足。露營時,溫度往往會較低,而踏輕的胡椒鴨和薑母鴨特別適合寒冷的夜晚,喝上一口辛香四溢的湯,暖流瞬間從胃部蔓延至全身,給你滿滿的能量。更棒的是,這些鍋物湯底不需要額外調味,天然的食材就能帶出豐富的層次感,不僅滿足了味蕾,也減少了準備的麻煩。踏輕洋蔥鴨料理包開箱文
踏輕鍋物讓你在露營時省去繁瑣的食材準備與烹飪步驟,只需短短幾分鐘,就能讓所有人享受美味的火鍋料理。當你在帳篷旁,一邊看著星空一邊品嚐這鍋熱氣騰騰的踏輕鍋物,保證這次露營的體驗將成為你記憶中最難忘的一次。不論是好友聚會還是家人共遊,踏輕鍋物都能瞬間拉近彼此的距離,讓歡笑與美食交織在一起。踏輕胡椒鴨適合露營晚餐
還在猶豫露營該帶什麼餐點嗎?立即選擇踏輕鍋物,讓你的露營之旅從此與眾不同,無論在哪裡,都能享受到如同餐廳般的頂級火鍋!現在就行動,為你的下次露營準備好這份滿滿幸福的美味吧!踏輕洋蔥鴨湯底香氣評測
亻表 俵換茶,是我老家一個很有意思的習俗。 在我老家方言里,這個習俗叫做“biao huan cha”。我考究該用怎樣的漢字來表述,翻閱字典,找到“俵”字,讀音與我老家一樣,意思是把東西分給別人。而“換茶”,在江西和湖南的有些地方,是指糕點、點心。于是,老家這個習俗可以用漢字表述為:“俵換茶”。 做生日酒席,男女有別。如果是女人過“大生日”,娘家兄弟姊妹除了準備豬肉、面條、雞蛋之類這些,還要送一擔“換茶”。這一擔“換茶”里,有糖果、餅干、干紅薯皮、粑糍(一種用粳米和糯米參和起來做的糍粑,再切成片,曬干以后,用白色的細沙炒爆或者用菜油煎爆)、蕩皮(粳米蕩成面塊,曬干剪成棱形,也是用白色的細沙炒爆或者用菜油煎爆)、爆米花等等。 生日酒席開餐之前,先是圍桌吃“換茶”。眾人邊吃邊聊天。如果那些粑糍和蕩皮,吃起來既蓬松、清脆,又咸甜適當,花樣好看,就會獲得眾人的稱贊:“好手法,好手藝!”這是對主家或者娘家婦女賢惠能干的肯定。因為做粑糍和蕩皮,都是婦女們用手工制作,佐料的調配,花色的配搭,厚薄的分寸,都有講究的。 “換茶”吃得差不多了,酒席正式開餐。吃酒席的時候,又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程序。男女分開坐。因為婦女吃酒席的時候,會自帶一個大碗。她們會自動推薦一個年長的為席長,廚房里的“走動”(專門負責端菜到桌上的人)每送來一個菜,席長挨碗平均分菜,婦女們就只吃自己碗里的菜。 酒席散去之后,辦酒席的人家就開始“打發”,也就是在送賀禮的籃子里,都裝進一些“換茶”,決不能讓吃酒席的人空籃子回去。農村里,禮尚往來,任何時候都絕不“空籃”,這是最基本的禮數。 打發“換茶”也是向村里人炫耀富裕、大氣的最好時機。家境好且又大方的,“換茶”的樣式就更豐富多樣。后來,分田到戶以后,農村經濟活絡起來,“換茶”的樣式,換成飲食店的包子,或者是糍粑,也有買橘子、蘋果的。而如今,都是特制的壽面加兩瓶飲料。 那時候,小孩子最盼望親戚家和村里人辦酒席了。每每吃完酒席回來,母親都會帶來一碗“賀菜”,也稱“雜賀菜”,因為酒席上的“八大碗”或者“十道菜”,每一道菜都會有,摻雜在一起。 吃“賀菜”是我們兒時最美味的菜。那時候,母親去吃酒席,分明是去給自家孩子討來一碗美味的“賀菜”。作母親的,吃酒席分得來的“賀菜”誰舍得吃啊?家里幾張小嘴在等著美味呢。所以母親們一般都是倒點菜湯,和著米飯吃完酒席,帶回家的“賀菜”和“換茶”就是孩兒們最奢侈的美食。 中國母親的賢淑與仁慈,在吃酒席上就可見一斑。 如果是女人的“大生日”辦酒席,我們小孩又多有一份“換茶”吃。 主家待客人回去以后,開始挨家挨戶“俵換茶”。“俵換茶”的隊伍,都是清一色的女子,有的是自家親戚,有的是鄰居幫忙。每個女子提著一個籃子,籃子里分別裝有各種“換茶”,一前一后,提著籃子,走在鄉間小路上,銀鈴般的笑聲也隨之在鄉間蕩漾,整個村子里洋溢著一份喜氣、祥和的氣息。 這些女子,遇到熟人,清凌凌地喚一聲:“來,吃換茶!”不容許你推辭,已經從籃子里抓一些“換茶”放到你的手里;遇到小孩,就會塞一些“換茶”到小孩的口袋里,小孩半推半就地推辭,其則暗自興奮著呢。“俵換茶”的隊伍,由“換茶”的多少而定,樣數多的,隊伍就龐大。每走到一戶,領頭人吆喝著:“吃換茶,吃換茶呢!”主人笑盈盈地拿出一個笸籮,伸手等待她們一一俵來。“俵換茶”的人,很有次序地從提著的籃子里,拿出事先商議好的數量,依次放到笸籮里,接“換茶”的人,邊接邊邀請:“來,來,到屋里喝杯開水再走吧!”“以后來喝開水,今天要俵完呢。”領頭俵換茶的一邊說著,一邊帶著隊伍輕盈地向另一家走去。小孩們,一半出于好奇,一半出于嘴饞,也跟著俵換茶的隊伍走東家竄西家。 還有幾種情況下也是要“俵換茶”的。 新媳婦頭一年回娘家和干媽家,娘家和干媽家是要有“打發禮”的,也就是待女子回婆家的時候,娘家人和干媽家要送“換茶”,然后,女子回到婆家,挨家挨戶“俵換茶”。 女人生了小孩,在“滿月”和“周歲”的時候,娘家人和干媽都要送賀禮,這份賀禮,除了小孩的衣帽鞋子之類以后,也要送“換茶”,然后,又是挨家挨戶“俵換茶”。 還有老人許久沒有回娘家了,如果被娘家接去“回娘家”的話,回來的時候,也有“換茶”帶來,于是,又要去“俵換茶”。這是很講究禮數的娘家,也是顯示娘家人的富裕。 總之,女人第一次走親戚,都會有“換茶”打發禮的,回來以后都要“俵換茶”。 兒時,溫飽都成問題,家里平時更不要說吃“換茶”了,只有過年的時候,家里的“換茶”才會讓小孩吃飽吃夠。因此,每每遇到村里有女人過生日辦酒席的,或者是新媳婦回娘家的,或者是孩子“滿月”和周歲,我們就知道,又會有“換茶”吃了。 “俵換茶”這種鄉俗,今天回憶起來,感覺是如此之美。這種美,是美在日日月月的人之常情之中,美在相鄰之間的共享之中。 “俵換茶”這種分食的習俗,追溯其根源,應該是祖先的“有福同享”的精神內核之一;而母親們吃酒席帶回家的那份“賀菜”,彰顯了在貧瘠年代里作為母親的仁慈與偉大。我們常說,母親是偉大的,并不是母親做出了一份驚天動地的大事,而是在平凡生活里時常傳遞一份人性的光芒和溫暖。這光芒,可以照耀孩子的一生,這溫暖,可以融化冰冷的堅冰。仁慈的母親,是我們人類最好的老師。 如今,“俵換茶”的鄉俗再也難見,“賀菜”,也失去當年的味道。但是,那份淳樸的鄉情,那份仁慈的母愛,回憶起來,還是那么美,那么美啊!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臘月里的一天,我那81歲的爸,又從箱子里摩挲著找出一本1993年的人情簿子。那本發黃的簿子里,謄寫著我家歷年人情往來收付的禮金。 我爸念出了聲:“1999年,我媽80歲生日,村子里王大權送禮金50元;1987年,我家新房竣工,朱明貴送來粉條10斤……”我爸在臘月里得到電話通知,王大權家臘月娶孫媳婦,于是早早安排,吩咐我媽必須回老家一趟,禮到人到。 我爸就這樣,把鄉下老家這些老鄉和老親戚們的人情往來看得很是重要。去年春天,老家村子里侯大爺80歲生日,我爸不小心忘了,為此糾結不已。后來讓我專程去把侯大爺接到城里來了一趟,一見面,我爸就對侯大爺雙手作揖道:“抱歉啊抱歉,是我真忘了!”那天,我爸出錢,在城里館子請大爺好好吃了一頓飯,他心里才安定下來。 那是上世紀70年代的一天,我爸這個從城里回鄉的干部,正在稻草鋪的床上睡“機關午覺”,我媽從山坡上跌跌撞撞趕回來,喚醒了我爸:“劉老頭死了,劉老頭死了……” 我爸從床上起來,直奔劉老頭家。劉老頭只有一個女兒出嫁在外,他中午還去割草喂了牛,回來的路上栽倒在地,就再也沒爬起來。我爸和一個村里人,立即趕到鄉場上,給劉老頭買來壽衣穿上。劉老頭對我家有恩啊,有一年遇到饑荒,劉老頭把自家的一點糧食偷偷送到我家來,給我那正上學的爸吃。出殯那天,爸還給劉老頭抬棺。 有一年,我陪爸去看望89歲的姑奶奶,老壽星已有些神志不清,一見我爸,抓了一把胡豆就往他嘴里塞。姑奶奶93歲那年的一天中午,由大表姨伺候洗了一個澡后就上床午睡,便再沒醒來,她安靜地走了。姑奶奶走后,我見爸竟哭得全身顫抖。她好比一個家族的一棵大樹,最老的粗大根須枯萎了。 我爸是一個注重親情的人,而今每年一些傳統節日里,他還要給那些逝去的親人們燒上一包冥錢。他很講究親人長輩之間的那些稱呼,用毛筆莊重地一筆一畫書寫:爺、姥、婆、舅、姨……每提筆寫一個字,爸就仰頭微微沉思,回憶著他們每一個人生前的音容笑貌。爸給他們燒的那些冥錢,在風中漫舞,抵達活著的親人們思念的盡頭。 我還很懷念在鄉下的貧寒歲月里,鄉人們之間親親熱熱走動。紅白喜事、起屋架橋修路等,親戚之間都要相互祝賀走動。一家人做事,親戚幾乎都趕來幫忙。那時,親戚間互送一包掛面,一筐藕,一籃子花生、米豆腐,都是鄉里那些土特產,還沾著泥,溢滿的是濃濃的親情。不像如今人與人之間來往,一收到請柬,一接到電話、短信,就心驚肉跳。更有甚者,干脆把銀行賬號發給你,人不去可以,你往卡上直接匯錢就是了。 而今,鄉村里一些親戚也來城里居住了,但就如年味一樣,總感覺親情也寡淡了,偶爾相聚,就在飯店里吃一頓,等開飯的時間里大家埋頭看手機,吃了就匆匆離開。前不久的一天,我的親戚們在飯店相聚吃了一頓飯后,爸還想同幾個親戚嘮嘮嗑,結果他們都跑到茶樓去打麻將了。我看見頭發花白的爸耷拉著頭,好可憐的模樣。 去年臘月,老柏回到了幾千公里外的東北鄉村過年,回家頭天晚上,老柏執意去了快要倒塌的老屋里睡覺,睡到半夜,他恍惚聽到窗前娘在喚他:“老二,娘在這屋……”他驚醒過來,才知道是幻聽。娘的土墳,就在湖邊,風吹蘆葦如浪。老柏回來后跟我說,他們那個囤子就要消失了,一家企業與村子簽定了拆遷安置協議,他走的那天,推土機已經轟鳴著開進了村子里。 據說,現在每天差不多就有一個村莊在消逝,那些老房子、老祠堂、老水井、阡陌稻田消失了,也許并不可怕,怕的是,那些古老綿延的鄉風人情,永遠地飄走了,只成為我們心靈里最沉重的祭奠,那是時光里最深的鄉愁。 >>>更多美文:心情隨筆
敬茶求事, 送禮出兵。 給心信人, 壘磚筑墻。 >>>更多美文:自創詩
就像電影早于電視一樣,我也是在電影之后才看上電視的。 那是40多年前的事了。我已經記不清楚確切的年份,反正是上世紀70年代中后期,在某年秋天的某個晚上,突然有消息傳來:我們小學旁邊的高中在“演”電視。這還了得!那電視肯定跟電影差不多,要不怎能叫“演”呢? 便旋風般地卷了過去,可還是晚了。 只見兩排教室間的空地上,是黑壓壓一片呈扇面狀的人群,扇骨朵的位置,兩張并著的課桌上又摞了一張課桌,課桌上面并排放了兩個方凳,方凳上面擺了個方方正正的黑匣子——雖沒有一個方凳寬,卻比方凳厚多了。那黑匣子東西小聲音大,正面熒熒地泛著光,遠遠地看見里面有一群黑白的小人兒呼啦一下跑過來,唱一陣子,又呼啦一下跑過去,跳一陣子。上面演得熱鬧,下面也沒消停,人群中不斷有叫罵聲傳來,呵斥在大腿邊鉆擠的孩子們,接著又聽見人仰馬翻的聲音,有人站著的凳子被擠翻了。我一個比桌子高不了多少的孩子,在這樣的陣勢中尋尋覓覓,跑到那黑匣子的背面想看“反”電視,卻發現它和電影根本不一樣,它的后面黑乎乎的,一個人也沒有。 那天晚上,我就像一匹饑餓疲弱的野狼眼睜睜地看著一群獅子在分享美味卻近不了身,圍著那黑乎乎又忽閃閃的一片,一圈又一圈地轉,始終沒有找到殺進去下嘴的機會。我幾乎什么也沒看到,只能聽見有人一會兒大聲老氣地說話,一會尖聲細嗓地唱,最后總算記住了好聽的一句歌:五彩云霞空中飄,天上飛來金絲鳥。那歌兒被一個細聲的女子唱得彎過來又繞過去,就像鳥兒在樹林子上下翻飛,然后就鉆到了遠處的我的耳朵里。我心里就想:那個金絲鳥,一定比斑鳩還利索,比麻雀更漂亮!可惜我什么也看不見。 我第一次看電視的經歷就這樣充滿遺憾甚至屈辱,確切地說,我只是在聽電視,或者在看那些看電視的人。 很久以后我知道了,那天電視里播放的是大型音樂舞蹈史詩《東方紅》,一部周恩來總理親任總導演、3500名藝術家集體創作的中國電影史上空前絕后的偉大經典! 幾年之后,我又看電視了,這次才是真正近距離地看。那應該是1980年的一個冬日,我去鄉下的姥姥家。那天晚上,有小伙伴拉我去大隊部看稀罕。 正是電視!只見黑屋里條幾上的那個電視機厚墩墩的,屏幕一拃多寬,比書本大不了多少,頭上還抻出來一根天線,在布滿雪花的小小屏幕上,正“演”著《大西洋底來的人》。豆人寸馬,忽明忽暗,聲音縹緲,一個叫邁克的男人戴著大墨鏡,水里陸上行動自如,在雪花的烘托下一副很酷的樣子。我們幾個將頭幾乎抵住了那屏幕,惹來了后面的大聲斥罵。 罷!不看也罷。于是,我與大西洋底上來的那個人打了個照面,不歡而散,此后再未見過。 我當時沒弄明白,姥姥家那個窮得叮當響的村子,從哪里弄來了一臺電視機?現在想來,還是因為改革開放。因為那時村子里有一個村辦糖果廠,物美價廉產品暢銷賺了錢,窮村子已經不窮了。 不久,我又跑了幾里路,去另一個地方“瞻仰”了一回彩色電視。那彩電并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屏幕倒寬大了不少,只是那色彩太艷,紅得發紫,綠得滴油,到處都像開染房,人人都像關云長一樣面如重棗,就連那二八少女也缺少了粉白的含蓄。心里便對電視頗有微詞。 1983年,我讀高中。那一年,香港電視連續劇《霍元甲》風靡內地。那段時日,白衣白衫的霍元甲武功蓋世,打遍天下無敵手,名聲如雷貫耳,每天傍晚都營造著萬人空巷的氛圍,孩子們見面便以掌化刀,嘴里噼噼啪啪、哼哼嗨嗨,不比劃幾招就說不過去。誰家要是有臺電視機,那身價就高了,走路腳后跟帶土,一副趾高氣揚的樣子。俺家也窮,沒有電視可看,便去鄰居家蹭電視看,低聲下氣,躡手躡腳,站在黑暗的角落里小心翼翼,更不敢亂說亂動。鄰居家的黑白電視機上蒙著一張漸變的彩色塑料紙,上紅下綠中間黃,乍一看還以為是臺彩電呢。也金貴得不得了,白天用一面鉤針織出的白色線套蒙著,只在傍晚才隆重地“揭幕”。 有一天晚上,小弟被人拒之門外,耷拉著頭回來了,嘴一撇一撇地想哭:“人家說電視不演了,叫回家睡覺。” 我媽一跺腳,第二天買來了一臺14吋的黑白電視機。我已經把那臺電視機的牌子都忘了,總想它應該叫“雪花”牌更合適。只記得每天晚上,小弟準時地坐在電視機的前面看。沒有了《霍元甲》有《陳真》,沒了《陳真》有《血疑》,沒有電視劇有廣告,沒有廣告還有雪花。直把那電視機看得摸著燙手聞著有糊味兒,看到光板亮晶晶,才戀戀不舍地上床睡覺。更多的時候,他站在電視機旁邊,用手捻著屏幕旁側的兩個黑色旋鈕,或者扶著那根兒明晃晃的天線,勾著頭看。后來,他在充分實踐中有了發明創造:將一團擦玻璃的濕抹布掛在了天線上,成功降噪。 兩年之后,我考上大學,讀了新聞系。有一學期上電視課,我們把系里那臺笨重得幾個人才能抬得動的咖啡色木殼子的“松下”彩電“供”到了教室。老師也把那玩意兒當寶貝,講許久才肯打開電視讓看一會,旁邊還有一個“長城”牌電風扇搖頭晃腦地為它服務,害怕它一不留神“中暑”病倒。 有一年暑期開學,學生會召集學生代表征求意見建議,就有時髦小女生站起來義憤填膺地表達不滿,說女生樓下每天傍晚應該繼續把電視機支起來,放動畫片《米老鼠和唐老鴨》。“讓我們看電視!”我至今還記得她們的吶喊。那真叫渴望啊。 大學畢業的第二年夏天,正趕上第十四屆世界杯足球賽,幾個年輕人每天夜半兩三點起床,抓耳撓腮,像飛蛾一樣尋著宿舍樓窗口的光亮,踅摸著到人家里看電視直播。若單身還好,有時人家有老婆孩子,也只好知難而退,另尋旁枝。 1992年冬,我攢了幾個月工資,托同學在省五交化買了一臺當時最熱門的21吋平面直角“福日”彩電。正是那個年代作為電器的鎮宅之物。從此我晚上不再讀書學習,很是看了一陣子電視,屋小屏幕“大”,差點把眼搞近視了。 1998年,那個“福日”電視機元件受潮,屢修屢壞,我便下決心淘汰了它,花了幾千塊錢又去商場買了一臺29吋“長虹”彩電。像半張桌面一樣大的電視屏幕,超重低音混合立體聲,鮮艷且逼真的色彩呈現,讓我的蝸居一下子蓬蓽生輝。閉路電視信號,可選擇的臺有幾十個,花鳥蟲魚近在眼前,帥哥美女呼之欲出。閑暇時,連上VCD機,還能看國外大片。真好! 后來,中國的改革開放舉世矚目,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中國的黑色家電遍地開花,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我也分上了三居室套房,便又花幾千塊買了一臺具有回溯功能的“海爾”牌彩電,三間屋子、兩臺彩電,可以各取所需,互不干擾。幾年后,平板液晶電視問世,屏幕越來越大,重量越來越輕,價錢也越來越便宜,國產的電視機質量完全可以叫板進口彩電了。買一臺壁掛式超薄超大液晶彩電,根本不需要下狠心、做預算、省吃儉用才能辦到,更像農民去菜園里摘個葫蘆一樣稀松平常。 漸漸地,人們對電視的愛不那么熾熱了。不再掏錢買有線電視信號,有wifi就可以搞定;電視機太固定太死板,用手機就可以看節目——我家墻上的電視屏幕開始蒙塵。 前段時間,俄羅斯開演“世界杯”,足球大熱。我擦拭了電視屏幕,打開了電視開關,連上了電腦網線,每日在深夜的家里,在半夢半醒之間,盡情欣賞綠茵場上那些熱血男兒的速度與激情! 上周末,我在朋友家的別墅放映廳,看了一部最新的電影大片。那環境堪稱專業:大屏幕投影,立體聲環繞,自動化操作。美景與人物,遠在天邊,近在眼前。身臨其境,可以“坐地日行八萬里”,感同身受,可以“巡天遙看一千河”。 回想當年,恍若隔世啊! >>>更多美文:情感短文
QW155CW58PKM14
踏輕胡椒鴨露營火鍋分享 》野炊經典料理推薦:營地午餐與晚餐的完美選擇踏輕胡椒鴨適合露營美食推薦 》露營午餐煮什麼?探索戶外美食新靈感
留言列表